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18年09月1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三版:影像
2018年09月14日

海防镇老街:

在时间轨道上生长的新花

   本文字数:1005

文/潘瑾瑾 图/潘杨

 

海防镇老街是我寻访过的老街中,最为特殊的一条。说它特殊,是因为他是形成时间最短、长度最短的一条。而且,它不似其他老街越来越没落,它随着时代变迁,慢慢焕发新的活力。

来到海防镇老街时,正值下午。烈日当头,让人觉得酷暑难耐。随行的同事说,这时候,老街上肯定没有人,我们的寻访肯定会有些困难。但是到了老街,却颠覆了我们之前的想象,老街上店铺很多,杂百、烟酒、粮店应有尽有,而且都开着门营业。

老街是一条从西到东的不过百余米的路,路面因为翻修也毫无当年的痕迹。在老街上的灶具店里,施锡林和邱明辉老人正在下棋,知道我的来意后,两人放下手中的棋,跟我讲述当年的海防镇老街。

海防镇,原来是一片汪洋。上世纪70年代,响应县里围垦开发的号召,很多村民来到这里围垦并留下来生活,这就形成了海防镇。而当时第一批来到海防镇的人,就包括了现年82岁的邱明辉。“当时我还去堤岸上挑过土嘞!”邱明辉老人回忆起当年的事情时,仿佛脸上的皱纹都伸展开了。

围垦好了之后,因为要开垦新的土地,“就是把‘生’地变成‘熟’地。”见我还有些不明白,邱明辉老人说,“就是在新的土地种上粮食,让它变成适合粮食生长的土地。”所以他就选择留在了海防镇,并且把本在原惠丰镇的家人都接了过来。这一待,就是46年。

“年轻时觉得在一片新的土地上从头开始,是一件很让人骄傲的事情。”邱明辉略显得意的说,那笑容仿佛让我看到年轻时刚来到海防镇上,意气风发的邱明辉。

后来因为来到这里居住的人越来越多,大家对生活用品的需要与日俱增,也就形成了海防镇老街。据施锡林老人回忆,那时候的老街虽然不长,但是也算一应俱全。粮站、银行、供销社等都在老街上,“喏,这里就是以前的供销社。”施锡林指着对面的一排房屋说道。

现年77岁施锡林来到老街从事灶具生意已26年,他说,老街以前并不热闹,因为住在海防镇的人口本来就少。但是,近几年,却渐渐热闹了起来。随着周边恒大以及圆陀角的开发,很多人会走到这个本是角落的地方,并且停车下来看看。“所以这两年,老街上的店越来越多,本来冷清的街,又开始‘闹热’了。”说这些时,施锡林老人的脸上写满了不可思议。

我沿着老街一路往东,来到了原来的海云小学,现在虽然已经翻建变成海云幼儿园,但是站在学校门口,我仿佛能看到当年新海防人每天耕种、打渔的生活。炊烟升起,太阳西沉,海防老街也在夕阳的映照下发出别样的光彩。明天,当太阳升起时,海防镇老街,说不定又是另一个模样!

扫码看更多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