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19年02月1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四版:江海潮
2019年02月15日

“连牵”三义

   本文字数:1175

徐乃为

我们汉语中,有“异体字”,虽两个字形,而其实是一个字,是任何场合均可以替代的,如“异”与“異”,“韻”与“韵”,“淚”与“泪”(此三组字并非繁简字关系),这犹如同一人穿了不同的衣、帽、鞋而变了形貌。汉字中还有相反的情形,叫“同体字”,一个字形,其实是两个字,不是一字多义。如“分别”的“别”,与“别针”的“别(彆的简体)”,其各自语义并非引申转化的关系,是毫不相干的两个字。再如“发生”、“发言”、“发芽”的“发”与“头发”、“发卡”、“发髻”的发,前者是“發”的简体,后者是“髮”的简体,只是借用同一简体字“发”,本就是两個字,犹如撞脸的人又穿了一样的衣、帽、鞋,犹如一人。这里说的是单音节词(字),双音节词的此类情形要少一些。但是本方言中倒是有一个,那就是“连牵”。

《海门方言志》就有“连牵”一词,放在副词的范畴之内。释义为:连忙,马上。举例为:看见老师来了,他连牵从座位上站起来。这里的解释与举例都是正确的。

《海门方言志》“熟语”类,又收集了“结葛连牵”一词,释义为“纠结一起,不易分解。接二连三。”似这样解释稍好些:葛结藤缠,连二牵三。这样,“连牵”的意义得以显现,说明记词是有依据的。

可见以上两例的“连牵”,其间并不“牵连”,没有关系,只是“同体词”而已。

其实,本方言中还有“连牵”一词,只是《海门方言志》漏收了,在《汉语大词典》《上海话大词典》却收下了。这两书指出,有“连牵”一词,一般与否定词“勿”连用,即“勿连牵”,表示办不成、不成事。今试拟一例:几天前,甲本约乙、丙两人同游黄山,临行前一天,乙说患重感冒,丙说要到重要亲戚家吊唁。甲就说,“这样的话,游黄山就‘勿连牵’了”。这里的“勿连牵”,用“勿”作否定,使得“连断”、“牵裂”,即有“不成功”、“不成事”的意思。语义能得到解释。

“连牵”的第二、第三义我们已对语素“连”、“牵”的意义作了解释,因此,这种记词是可取的。可是,“连牵”第一义中的“连忙,马上”意义,与“连”、“牵”是没有相关性的。“连忙”一词,“忙”是中心词,“连忙”是“连着忙”,与“连牵”是没有关联的。也就是说,对这一“记词”可作研究,应当另有本字。本文认为,这个“连牵”就是“立即”的音变。“连”、“立”同声母,“牵”、“即”是近声母——期、骑、强、揪等字的声母都有“j”“q”两种的情形。显然,“j”、“q”间可以互换。而“连牵”是叠韵词,“立即”也是叠韵词。作为入声字的“立即”的韵母“ik”,演化为“牵连”的韵母“ian”,正是入声韵演化为非入声韵的规律——入声字“歇”的韵母也是“ik”,在本方言的“等一歇”中是读如“等一先”的,“先”的韵母正是“ian”。再如,入声字“日”的韵母也是“ik”,可是在“勿出头日”中读如“勿出头‘年’”,即也是“ian”,可见,原本入声韵的“立即”化为“连牵”是符合语音演变的规律的。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