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19年05月2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四版:江海潮
2019年05月24日

春游清华园

   本文字数:1265

陈向阳

 

在人间最美的四月天里,我得到了一个去清华大学培训学习的机会。如同突然间遇见了一直心仪的女孩,有些慌乱,有些笨拙,不知道怎么交流。最初的一两天里,我们集中乘坐学校的大巴去教室上课,下了课直接坐大巴回到住的酒店,竟不敢贸然地在清华的校园里走一走。直到第三天傍晚,从北斗星通公司观摩教学回来,班主任王老师带我们游览清华老校区,我这才算真正走进了清华园。

夕阳映照下的二校门,是清华园内最具代表性的标志性建筑,被认为是清华大学的象征,以至于我们在学校主楼前拍的班级合影,也要PS上二校门作为照片的背景。穿过二校门,一股浓郁的民国风扑面而来,道路两侧的建筑始建于上世纪初,独具匠心的清水墙虽经百年风雨侵蚀,却依然完好如初,让我这个建筑人也不得不惊叹于当时的建筑工程质量。走进清华园,如同走进了一座开放式的大型建筑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礼堂,这座建筑具有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古罗马和古希腊艺术风格,罗马风格的穹窿主体,汉白玉的爱奥尼克柱式门廊,整个建筑上圆下方,是不是当时的设计师有意将中国古代先哲的“天圆地方”思想体现在了建筑艺术之中?我不得而知。大礼堂前的广场被大片草坪所覆盖,在春光的沐浴里透着沁人的绿,让人满眼青翠,心旷神怡。一尊日晷静静地伫立在广场的南端,“行胜于言”的清华校风镌刻于上,我轻轻地走近它,仿佛又听见了近一个世纪前梅贻琦校长对清华学子的谆谆教诲。广场的东侧是一栋德国古典建筑风格的二层楼,青砖红瓦,坡顶陡起,细部装饰十分精美,建筑的入口大门正额上题有清末军机大臣那桐书写的颜体“清华学堂”四个字。广场的西侧是科学馆,采用当时先进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暗红色的砖墙,灰色的坡顶、精雕的梁柱、恢宏的穹拱等欧式古典建筑的元素尽含其中,显得端庄古朴,又别有韵味。

顺路转入工字厅北侧的水木清华,只见一方青石上刻着“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几个绿色的隶体字,大概就是“水木清华”名称的由来吧。这是清华园里一处最具皇家园林气质的胜景,山静水动,古木参天,曲径通幽,引人入胜。漫步其间,春风暖暖,柳丝飘飘,好想乘一叶兰舟,从此岸悠悠荡到彼岸,拂开一池碧波,折柳,成韵,无关风月,只为寻梦。出了水木清华,再往前走,便是因文成名的“荷塘月色”了。虽然不是晩上,季节也稍早了些,看不到朱自清笔下笼着轻纱的荷花,但田田的叶子已然铺满了大半个荷塘。徜徉在荷塘边的小道上,我努力地想寻找朱自清当年的感觉,体会他当晚落寞的心境,似有,却又不得,不禁暗暗有些怅然。

跟随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走进右边的牡丹园,朵朵牡丹竞相盛开,不愧为百花丛中最鲜艳。同学们这边看看,那边闻闻,开心地说笑着,摆着Pose拍照留影,姹紫嫣红的牡丹映红了脸,亮丽了心。富贵的牡丹,美丽的遇见,黯然了文字的优美。往事悠悠的记忆里,明媚着昨天的故事。微风,轻拂衣袖。岁月,别来无恙。流年深处里,落满昔日的芳香。过往的人生经历里,我们大多不曾相识,未有交集。这个春天,在美丽的清华园,我们有缘相聚,同室修学。未来,我愿铺一路阳光,与你们同行,把最寻常的日子,过成细水长流的柔柔春雨……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