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19年05月2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一版:要闻
2019年05月27日

躬耕杏坛乐担当

——记刘爱东劳模创新工作室

   本文字数:1280

本报记者 黄燕鸣

这几天,刘爱东劳模创新工作室领衔人、启东实验小学教科室副主任刘爱东与工作室成员,一起探讨小学六年级数学复习进度。“目前,我们六年级的数学教学已进入总复习阶段,为了更好地提高复习成效,大家一起就复习进度、复习卷编排,以及如何培优补差、查漏补缺谈谈自己的想法。”刘爱东介绍,通过工作室开展常规性的交流互动,能够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更好地开展教学。

刘爱东劳模创新工作室自去年成立后,在刘爱东的带领下,30多名具有浓厚教育情怀的成员以工作室为平台,借助省市课题开展项目研究,各展所长,努力创新创优,实现自身价值。去年10月,工作室被省教育科技工会确认为首届省“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全省共22家,其中小学系统仅有两家入选。

发展乡村教育,乡村教师是关键。去年9月,工作室成立没多久,刘爱东就与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合作,带领工作室成员来到海复小学,开展送教活动。“其实,这么多年优质均衡教育的推进,乡村学校的硬件和教师教学水平已经与城区学校相差无几,只是在教学理念的应用、教学内容本质的把握等方面,需要我们多为他们做一些引领……”刘爱东表示,工作室通过送教下乡等形式,让乡村教师在现场观摩、交流中提升理念、提高教学水平,一年多来,工作室成员多次下乡开展上课或讲座活动,1500多人次的乡村教师受益。

“今天试上的课程是《认识三角形》,感觉学生对‘高’的理解还是有问题,怎样改变绘本内容,才能引导学生更清晰地理解‘高’呢?”“假设问题,学生掌握不透,怎么办?”……在劳模工作室微信聊天群里,徒弟徐颖翠不时地向师傅刘爱东提出问题请教。师徒结对,尤其是与乡村教师跨校、跨区域“一对一”师徒结对,是工作室创新的一项工作举措。师徒结对后更加有利于在教学管理方面互相交流,共同进步。目前,工作室每一位党员教师都结对了一名以上乡村教师或青年教师,带动乡村教师、青年教师迅速成长。

在加强日常管理的同时,工作室成员也积极开展课题项目研究,努力提高专业水平,成为行家里手。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数学是一门枯燥的课程。工作室紧紧依托上级教育部门,成功申报立项了“智性学习”“游戏性学习”等多个省市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探究生发出许多创新灵感和要素的母课题“小学数学智性学习研究”,构建了全新的“三段六要素四课型”教学范式,有效地解决了学生兴趣低、学习方法死、学习效果差等低效现象。“这个母课题获得了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刘爱东兴奋地说,现在,很多年轻教师都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得到的反馈都是正面积极的。

在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带动下,工作室成员们秉承“和而不同、各美其美,智慧共享、美美与共”的宗旨,执着进取,合作悦纳,不断创新超越,5节优课获教育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部级优课,10节分获省市青年教师优课评比一等奖。目前,工作室成员中有2人获评江苏省特级教师,3人被列入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2人获评首届省教科研先进个人,13人获评南通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荣誉。刘爱东表示,工作室将坚守劳模应有的责任与担当,不忘初心,发挥优势,吸纳更多优秀成员,打造更高研究平台,勇立教改潮头,为启东教育贡献力量。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