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2年11月16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二版:综合
2022年11月16日

吕鲜稻米联盟35个水稻生产单位抱团经营,接长产业链,共享大蛋糕——

放大“一粒米” 齐捧“金饭碗”

本文字数:1278

本报特约记者 姜斌 通讯员 张晓卫

11月14日上午,位于吕四港镇吕复村的“吕鲜稻米产业联盟”碾米生产基地,附近村民张汉兵、陈福新骑着电动车专门前来购买刚刚下线的新米。

“每斤两块三,比市面上的杂米还便宜一二角。”“村里办米厂,天天吃好米。”两人回应记者提问。村党总支书记张红卫一旁说道:“全村2000多农户,全部家门口吃上廉价可口大米。”一问三答,窥见吕鲜稻米大受欢迎程度。

“吕鲜”,这个诞生时间仅3年的大米品牌,如今已是当地大米业界“第一只牌子”。何故?我市规模种稻只有八九年,且目前仅有“吕鲜联盟”拥有1万亩以上水稻基地及规模化碾米流水线,可满足当地人常态吃上“国标”级地产大米的需求。

3年前,启东水稻产业仍然见谷不见米,此商机,被省劳动模范高浩然敏锐捕捉。2019年秋,面对即将收获的自产700亩水稻,他作出惊人举措,投资300多万元引进全市首条规模化全自动稻米加工流水线。

巨资置办碾米流水线,高浩然把目光投向了周边万亩稻田,寻思着早日让本土居民吃上喷香的大米。很快,他创办吕鲜米业公司,注册“吕鲜”商标,后联手拥有沪上35家社区超市的上海铭言连锁农超集团,成立“吕鲜稻米产业联盟”。

创立“稻米联盟”,一石激起千层浪。除本镇家庭农场竞相加入,还有附近合作、海复两镇6个种植大户纷纷加入,数天内,成员达到25个,辐射稻田8000多亩。由此,这一启东最大规模的稻米产销联合体横空出世。

“联盟”魅力,源于一条全自动碾米流水线、一片巨大的上海社区消费市场,以及可资源共享的“吕鲜”品牌和大型农机、烘干设施、生产技术、集采农资。“加入联盟,等于进了‘保险箱’,只愁产量低,不愁收入少。”外来种稻大户李家东原来缺农机、无烘房,年年秋收提心吊胆,如今,他吃上了“定心丸”。

在吕鲜稻米联盟,像李家东一样因加入联盟而无忧生产、安心增收的种稻农户有13家。体现于稻谷加工销售,联盟实施的章程同样诱人,成员单位既可将自产稻谷按高出市场价0.05元的价格出售给吕鲜米业公司,也可用稻壳、米屑相抵,由米业公司免费碾米,然后打“吕鲜”品牌,销自产稻米。

政策撑腰、市场广阔、便捷多多。背靠“联盟”基地,成员单位放心生产、吕鲜米业放手加工、铭言农超源源销售。2020年,联盟销量达3800多吨。其间,联盟合力兴建4000吨仓库,运用秸秆颗粒烘干稻谷,成员单位享免费保管服务,实现秸秆变废为宝,化解了稻谷储存、生产环保两大难题、获得更大发展空间。

随着产出效率、市场份额和品牌影响力及消费者欢迎程度的不断提高,加上统一品种、推广技术、规范培管,联盟产生更大综合效益,形成更强吸附效应。去年以来,又先后吸收了10个成员,不少成员单位扩种了稻田面积。2022年,联盟稻田总面积已扩张至1.5万多亩,稻谷总产近7500吨,总收入有望达到创记录的2200万元。

联盟兴旺,理当回报老乡。2020年,联盟在吕鲜米业公司总经理高浩然的倡议下,特别为吕复、培根、垦北、秦潭4个重点水稻村总计1万余户定量廉价供应优质稻米,今年总量已超200万斤,让利30多万元。此举措得到广大乡亲的由衷赞誉,也为联盟的壮大营造了和谐的环境。

做大“一粒米”,齐捧“金饭碗”,共享大蛋糕。吕鲜稻米联盟接长了加工与销售产业链,放大了“一粒米”的经济与社会效应,实现了稻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