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季鸟类观测再添新记录——
我市新增4种物种
坐拥长江、黄海和东海三大水系,我市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孕育着丰富的沿海生物资源,吸引着各类鸟类在此栖息停留。随着我市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固定观测工作的不断进行,越来越多的新物种被陆续发现。
在本次夏季观测中,调查人员观测到新增物种4种,分别为短嘴金丝燕、斑鱼狗、白腰雨燕和小鸦鹃。
短嘴金丝燕为夜鹰目雨燕科金丝燕属鸟类,常成群在栖息地上空飞翔,以各种飞行昆虫为食。本次观测调查人员就有幸在圆陀角看到燕鸥翔集、群鸟捕食的场景,其中就包括短嘴金丝燕,数量高达220只之多,实属罕见!短嘴金丝燕无论是在高空还是黑暗的溶洞,都能以“神出鬼没”般的姿态快速飞行。有研究显示,这种高超的飞行技巧与金丝燕的声波定位功能有关,即便是蒙住眼睛,金丝燕依然可以在洞穴中快速找到自己的巢。
白腰雨燕为夜鹰目雨燕科雨燕属鸟类,雨燕属的拉丁学名Apus意为“没有脚的鸟”,但雨燕并非没有脚,只是脚的结构非常特殊,其4个脚趾均朝前,这种独特的构造利于悬挂、攀附而不利于站立。因此,雨燕一生很少落地,捕食、饮水、繁殖都在空中完成,只有孵卵和育雏时才会短暂落地。正是这种特殊的生活习性,使得雨燕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演化出了在空中休息的能力——半脑睡眠,即可以在空中通过类似“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方法进行休息。虽然雨燕脚的特殊结构让其站立异常困难,但剪刀一样的翅膀赋予了雨燕极强的飞行能力,使其成为世界上飞行最快的鸟类之一。
此外,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黑嘴鸥,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白腰杓鹬、红隼、黑翅鸢、震旦鸦雀、小鸦鹃也陆续现身,多种猛禽、游禽、涉禽、鸣禽汇聚于此繁衍生息,在这个绿意盎然的繁殖季为这片广袤的滨海湿地增添了无尽的生机与活力。
近年来,我市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坚持用生态文明理念指导发展,不断加大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投资力度,先行先试在完成市域范围内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后,继续深入开展圆陀角、黄金海滩、启隆沙等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长期固定观测,建设南通市长江口北支湿地生物多样性观测站,扎实稳推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画卷。
下一步,我市将持续提升和加强生物多样性观测能力,充分利用AI、遥感、eDNA等先进技术手段,继续开展热点区域生物多样性的长期固定监测工作。同时依托南通市长江口北支湿地生物多样性观测场站,借助站房现有功能,逐步探索科普、研学一体化的互动模式,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全民共参与,推动形成“1+N”的生物多样性观测网络新格局,积极为南通市生态文明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贡献启东力量。
(通讯员 陈露莹)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