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07月0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二版:综合
2025年07月01日

南阳镇“上海市外蔬菜主供应基地”掌门人朱成鑫准确研判信息,构建营销网络,投资田头冷库,蔬菜种植“十赌八赢”——

解码“常胜将军”的经营之道

本文字数:1618

本报特约记者 姜斌 通讯员 张成瑜

6月27日,在业界颇具声望的“菜老板”朱成鑫刚刚敲定南阳镇新河村1200亩新菜地,便匆匆赶回位于武陵村的“上海市外蔬菜主供应基地”,步履间满是对事业拓展的急切与热忱。

有人戏称,种菜入市如同踏入“赌场”,充满未知与风险。当下,蔬菜市场行情普遍低迷,然而43岁的朱成鑫却展现出非凡魄力,先是拿下邻近汇成角村300亩农田,紧接着又盘下10公里外新河村1200亩耕地,这般“大动作”不禁令人好奇:他为何有如此底气?此次采访,便围绕朱成鑫在波谲云诡的蔬菜市场中,多年“十赌八赢”的制胜秘诀展开。

2018年,朱成鑫成功创建了全市唯一的“上海市外蔬菜主供应基地”。此后,基地规模不断扩大,从最初的1036亩发展到如今的4500余亩,种植品种主要以露地花菜、甘蓝、大白菜、西兰花为主。多年来,基地年亩均纯收入超过2000元,仅上半年就超800元。

在此过程中,朱成鑫带领30户种植团队,不仅产出优质菜品,实现有产尽销,还巧妙利用夏季本土蔬菜产销空窗期,将外地蔬菜返销本地,丰富市场供应。上年度,他仅支付给农户3000亩农田的流转金就高达230余万元;今年上半年,发放给长期及季节性务工乡亲的工资也超过170万元。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不少蔬菜同行“赌”输离场,而朱成鑫却凭借“研判信息号准市场、建立网络从容面市、冷库赋能处险不惊”这三招,在蔬菜产业混得风生水起。

精准研判市场信息,灵活调整产销策略,是朱成鑫“十赌八赢”的首要法宝。“启东的气候、土壤条件十分优越,除了腊月和盛夏,特别适合露地蔬菜应季灵活生产。”朱成鑫深谙此道,他将季节变化与市场预期紧密结合,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精准找寻蔬菜上市与市场需求的契合点。

去年夏末,得知国外成功培育出特早熟花菜品种,朱成鑫果断引种100亩。这批花菜赶在国庆前夕上市,当时市场上别无他家,单价高达3.8元。今年开春,他顶住众人异议,播种100多亩晚甘蓝,在6月上旬上市时,亩产达1万多斤,单价涨到五六角,相比之前行情低迷时的价格,涨幅近3倍。

“吃准”市场的朱成鑫,时刻保持高度的市场敏锐度,“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以“跟跌不跟涨”的独特思维,将3000亩菜地进行巧妙规划,通过“茬口化整为零、菜口互补上市”的策略,虽然在播种时常常遭受非议,但每到销售季总能喜获丰收。“今年入秋,肯定不种特早熟花菜。”朱成鑫笃定地表示,跟风种植极易陷入赔本的困境。

构建自主营销网络,牢牢掌控销售主动权,是朱成鑫的又一制胜关键。多年来,他持续发力,不断完善营销网络,凭借这张日益通达的网络,他能够准确掌握市场信息,从容组织生产,实现效益最大化。

“畅通销售、叫响名声、形成品牌。”朱成鑫让亲弟弟在上海某大型蔬菜批发市场设立专门店面,借助圈中的亲戚、同行、友人,建立起稳定的销售渠道,并配备4辆大型菜篮子工程车,直接送货到客户手中。这“三步走”策略,彻底改变了以往蔬菜销售由中间商主导的局面,让基地掌握了销售的话语权。

自建自营销售渠道带来的效益十分显著,同样的“一棵菜”,通过自主销售可增效超10%。朱成鑫介绍:“基地六成蔬菜实现自主销售,四成通过‘朋友圈’消化,送货上门率超90%。”即便在市场需求低迷时,这样的销售模式也能最大程度减少损失,确保蔬菜有产尽销。

借助冷库调节销售,化危机为转机,是朱成鑫应对市场风险的重要手段。由于大面积种植花菜、甘蓝、大白菜、西兰花这4样高产蔬菜,在同质化严重的市场竞争中,难免会陷入困境。基于此,3年前,朱成鑫建起两座总容量达60万斤的大型冷库,通过冷藏保鲜调节蔬菜上市时间,提升基地效益。

“时鲜蔬菜上市,哪怕早晚一两天,效益可能天差地别。”朱成鑫感慨道。每当预估到蔬菜上市高峰后市场会出现短缺的情况,他就会将蔬菜冷藏储存,“放一放”“看一看”,等待最佳上市时机。去年早春,花菜单价一度低至亏本,经过12天冷藏后再上市,价格直接翻倍。

以冷库调节销售、减损增效的成功案例,在朱成鑫的经营历程中数不胜数。走进冷库,看着当下售价不足3角的20万斤大白菜,朱成鑫对正呈涨势的市场行情满怀信心:“也许一周后,这批白菜就能身价大增,甚至翻番。”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